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
1980年10月18日
我们建议:
(一)政府重申保护法令,公布圆明园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以组织科学研究与园址的经营管理。
(三)尽早修筑围墙,有效地制止破坏。
(四)妥善安排遗址内农民的生产活动,使其与遗址保护、整修工作统一起来。
(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发掘遗址、研究史料及培训技术人员等有关整修的准备工作。
(六)有条件时,应首先整理山形、水系,清理建筑基址,进行植物配置以及修复个别景区供人游览,并清理出若干遗址供游人凭吊。
倡议人
宋庆龄 沈雁冰 习仲勋 许德珩 张爱萍 史 良 荣毅仁 班禅额尔德尼· 却吉坚赞 王昆仑 周培源 包尔汉 于光远 王炳南 王阑西 冯 定 卢绪章 叶圣陶 傅 钟 江 平 白介夫 司徒慧敏 成仿吾 连 贯 阳翰笙 朱光亚 刘白羽 刘导生 吴仲超 李 贵 李一氓 肖 三 肖 华 杨 超 杨献珍 杨廷宝 周 扬 周而复 周巍峙 林 林 林修德 林默涵 屈 武 罗青长 罗髫渔 陈岱孙 陈志方 尚 钺 张执一 张 超 张百发 张友渔 赵朴初 赵鹏飞 宋养初 胡绩伟 徐彬如 姚仲明 茅以升 夏 衍 夏 鼐 侯仁之 范若愚 萨空了 谢北一 谢国桢 黄 镇 舒 同 楚图南 裴丽生 项子明 秦 川 廖沫沙 蹇先任 穆 青 童大林 蔡 啸 魏传统
建筑、城建、园林界: 丁 秀 丁 洪 马克勤 王华彬 王炜钰 王文克 王继唐 方山寿 傅守谦 叶 岭 叶启燊 龙非了 冯光斗 甘伟林 许介三 任震英 华宜玉 关肇邺 孙筱祥 朱有玠 朱自煊 朱畅中 朱葆初 朱钧珍 许屺生 乔兴北 刘洪典 刘宝仲 刘致平 刘祥桢 刘 淑 吕俊华 宋 泊 伺光濂 辛云尊 佟 铮 佟裕哲 佘峻南 余森文 萧 桐 牟 锋 严星华 沈 其 沈 勃 汪之力 汪 坦 汪季琦 汪定曾 汪国瑜 汪菊渊 吴永立 吴承棪 吴良镛 吴景祥 吴焕加 陈 干 陈 植(沪) 陈 植(宁) 陈向远 陈志华 陈从周 陈绎勤 李志远 李正华 李道增 李梦白 李承祥 李嘉乐 林 宜 林乐义 林克明 侯幼彬 庞树义
宋庆龄
荣毅仁
习仲勋
总理关怀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曾三次力保圆明园遗址。1951年,他叮嘱时任都市计划委员会主任梁思成:“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帝国主义把它烧毁,以后有条件,我们还可以恢复嘛”。1953年周恩来总理又及时制止了中央党校拟在圆明园选址建房方案,并对主持党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杨献珍说:“圆明园这地方,总有一天会整理出来供国人参观的。国耻勿忘,圆明园遗址时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正是由于周恩来总理的高瞻远瞩,以及彭真市长对保护圆明园遗址和遗物的多次特别关照。曾明令:“今后任何机关,不得移用圆明园石块”,才在首都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使圆明园遗址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于1959年被认定为公园用地。
为更好地保护、研究和利用圆明园遗址,198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及张爱萍、荣毅仁、沈雁冰、许德珩等1583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专家学者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并成立了“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1984年12月1日中国圆明园学会正式成立。第一任名誉会长是许德珩,会长是魏传统。
中国圆明园学会于2004年经民政部重新注册登记,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它是中国研究、保护圆明园、发展圆明园文化的社会团体,是由建筑、园林、历史、文物、考古、文学、艺术及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全国性、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是推动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会长由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担任。
中国圆明园学会的宗旨:深入研究圆明园所独具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协助规划设计、保护整修与利用圆明园遗址,努力把圆明园建设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园林研究与展览及遗址古迹游览、清代历史研究与展览及国际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将圆明园建成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类文明的纪念地。
学会简介
1、研究宣传圆明园遗址的巨大历史文化意义,把圆明园建设成为有力的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
2、进行与圆明园相关的科学文化研究,开展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3、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圆明园历史资料的搜集及失散文物的回归工作;
4、定期召开年会、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及制作相关的音像制品;
5、协助圆明园遗址公园进行保护规划和整修利用;
6、举办为会员服务的其它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
近三十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与正确领导下,中国圆明园学会为推动圆明园研究、保护和利用、推进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及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未来,中国圆明园学会必将在研究、保护圆明园、发展圆明园文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业务范围
版权所有©中国圆明园学会 京ICP备20230297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