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的两条路

目前圆明园遗址有两条路:一是它成为保存人类文化遗址及争取世界和平的特殊记念地,这是中国圆明园学会历年坚持的。二是海淀区的游乐园,这是国家文物局近十年坚持实施的。

1980年在中国圆明园学会主持下提出 “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短短两月、即有国家领导人宋庆龄、沈雁冰、习仲勋等1 1名国家领导人和部长、司局领导干部113人、正副教授、正副总工程师161人,知名文学家、艺术家、新闻出版界人士88人、讲师、工程师370人,大中学生301人,工人240人,其他科技人员、干部、军人、农民299人,共1583人,在倡议书上签名。中外报纸刊登倡议书后,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巨大反响。法国外交部即刻派遣专家代表团来中国,接洽与中国合作整修圆明园遗址事宜。

此后国务院正式批复将圆明园遗址建成遗址公园并划定保护范围。相继文物部门将遗址划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亦成立 “遗址公园建设委员会”,并拨款整修东部围墙,迁走万春园宫门村落。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更将圆明园遗址宣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十年代中,倡议书中所提各项要求,均已实现。

九十年代,中共政治局委员兼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抛开学会和文物部门,亲自抓圆明园,他不惜破坏遗址,想靠缩微景区来赚钱,结果耽误了圆明园整修的一个年代。

新世纪开始,北京市自贾庆林,汪光焘当政后,曾召开领导与专家会议,制定了 “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并拔了专款迁走了园内全部的居民和单位,使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具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规划中又严历批评过去的游乐化的倾向,此项规划立即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同意。

200312月为了实施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我上报中央,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内容是:(1)以圆明园被焚毁为中心办保护人类文明,争取世界和平的纪念馆。(2)由故宫主持办故宫文物扩大展览。(3)由建设部主持办中国园林研究及展览。(4)以西洋楼为样版,办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经温总理批转文化部,北京市和建设部。

不料,领导班子更迭,新的国家文物局长上任后,听信一个区政协委员的意见,竞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谈话,主张不在圆明园遗址中进行任何整修,不但不在圆明园遗址内复建任何建筑物,而且连山形水系,植物配置也不能恢复。因为圆明园遗址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局的干涉下,致使新世纪十年来不但任何建筑不得恢复,连山形水系也不再整理。与此同时,在全国政协中有委员叶廷芳等提出议案,在反对 “重建圆明园” 的口号下也反对在圆明园遗址内恢复任何建筑物。

温总理批示后,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当即派两位处长来我家,商讨纪念馆可否建在园外,这时我才知道文物局是反对在园内恢复任何建筑物的。以后十年来,文物局均阻止园内进行任何整修工程,只允许修宫门及围墙,致使业已公布的 “总体规划” 完全落空。

现在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已达千余人,如无以上工作安排,他们将无事可做,事必找些游乐项目来工作及养家。因而它离开纪念人类文化遗址及争取世界和平的目的,不在园内修建任建筑物,使圆明园遗址不能不变成海淀区的游乐园。

2008年,圆明园学会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北京宣言,要求北京市政府重开领导与专家会议,来讨论文物局的决策与总体规划的矛盾。我们相信总体规划规定恢复的建筑物只占全体建筑的十分之一,尚有绝大部分建筑遗址未恢复,可以追悼纪念。经过深入讨论,我们相信,意见是可以统一的。会后学会曾多次主动与市的领导部门联系,但多年来北京市的领导一直未有反应,领导与专家会议一直未能举行。听任总体规划未被执行。原因何在,不便妄加推测。北京市长虽有变动,但书记一直未变。如顾虑文物局有不同意见,但新的国家文物局长在2008年清华一次学术讨论会上,经过辩论,曾经改变态度,表示同意总体规划的观点。虽然一年来他还未采取实际步骤来实现,但已充分说明经过学术讨论,观点是可以统一的。我们诚恳希望北京市能迅速召开领导与专家会议,经过充分讨论,统一意见,使圆明园遗址能有正确的出路。

创建时间:2023-11-10 02:3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