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清朝政府的心脏”抚今追昔话圆明” 之二

圆明园-清朝政府的心脏 “抚今追昔话圆明” 之二

常润华


圆明园是座具有 “园苑” 和 “宫廷” 双重职能的园林。在圆明园前部,南起大宫门,北到 “九州清晏” 殿,有个类似紫禁城内皇宫的 “外朝” 和 “内寝” 的宫廷区。整个 “外朝” 区是清朝几代皇帝处理朝政、进行各种政治活动的临朝听政之所。外朝区包括大宫门,宫门5间,坐北向南,门前左右朝房各5间。其后,又各有曲尺形拐角朝房27日,成为皇帝驻园时发号施令的地方设有清政府的各个机构间。“正大光明” 殿为圆明园的正衙,殿前有宽大的月台间殿堂7日,另有东西配殿各5日间。自雍正初年至咸丰年间、一年四季当中、几代皇帝在春、夏、秋三季都是在圆明园处理朝政。一般是每年的冬至大祀前夕进宫,第二年的初春,新正郊礼结束后即出宫,来到圆明园居住。大清王朝存在的260多年间,其中有150年,清朝的政治活动中心,实际是在这一园林化的离宫别馆里,而并不是在紫禁城的皇宫中。
作为御园的正衙 “正大光明” 殿,其规模与形式和今天颐和园的 “仁寿殿” 相仿。“正大光明” 的匾额,为雍正皇帝亲笔所题。在这里,除了平日的朝会听政之外,也是接待外国使臣,举行一系列宴会的场所。
“勤政亲贤” 殿也是 “外朝” 的重要殿宇、它位于正大光明殿东、殿额有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 “为君难” 三个大字。该殿是皇帝每日批阅奏章、召对群臣的地方、从封建帝王的统治出发、该殿内还专门书写着《创业守成难易说》:“守成之主、席丰履厚、易致于骄、骄则生怠”,告诫皇帝自己要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并为此 “申儆于后” 、教育后代帝王、以使大清王朝的基业永世巩固长存。
“九州清晏” 为 “内寝” 宫廷区,是皇帝和后妃居之处所。它是由南北向的三进大殿所组成,第一进就是圆明园殿,第二进是奉三无私殿,第三进就是九州清晏殿。九州清晏前后临水,夹在 “前湖” 和 “后湖” 之间。在这个山水环抱的景区内,既有广阔的空间和水域,又有着数以百计的金碧辉煌的殿宇,楼阁,亭台,馆榭。环绕于前湖和后湖共有9个岛屿(也是九个景区),象征着全国领土 -- 九州,又表示大清王朝对国家的统治。
当时的内廷大臣及文武侍从,为了便于入园办事应差,大都住在圆明园附近,因此在这一带形成了 “内廷大臣,赐第相望;文武侍从,并直园林” 的局面。那时,大臣由京城到圆明园奏事,十分辛苦,半夜就得启程,凌晨才能到达。至嘉庆二十年,为免除大臣 “半夜即起” 的劳累,才允许诸大臣可缓至卯刻到园。
兴盛时期的圆明园,不仅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国际交往中亦有相当影响。正大光明殿也是皇帝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雍正五年,雍正皇帝接见了葡萄牙使臣麦德乐;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又接见了另一葡国使臣巴哲格;乾隆五十八年,又接见了英使马嘎尔尼。
为了便于处理政务,清朝政府的许多重要档案文件也存于圆明园。“军机册档两份,一存方略馆,一存圆明园”。总观清代前期和中期,几代皇帝都在这里临朝听政,国家重大的政治决策,大部分也产生在这里。

 

创建时间:2009-07-17 16:3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