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经堂遗址 ”抚今追昔话圆明” 之五
含经堂遗址“抚今追昔话圆明” 之五
常润华
含经堂,在乾隆时代是长春园的中心区,也是长春园中规模最大的,地位十分重要的一组寝宫型建筑景群。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至乾隆十六年基本建成,并正式设置管园总领。“长春园” 之名,是因为在乾隆当太子时,被其父皇赐居圆明园 “长春仙馆” 以及赐号 “长春居士” 而命名。乾隆皇帝营建长春园是打算在归政退位之后,将这里作为 “息肩娱老” 的 “颐养” 之地。
长春园在功能上,不同于圆明园和后来兴修的绮春园,是为了庞杂的政治活动和祀典等内容,而是以满足皇帝游幸,赏玩为主要目的。含经堂位居长春园的中心区,早在长春园正式建成之前,已于乾隆十二年建成。它是一座七槛重檐大殿,堂前建有宫门五槛,南向,在宫门外东,西,南三面各建琉璃牌坊一座。至乾隆三十五年,在含经堂添建后殿淳化轩。含经堂东为霞翥楼,渊映斋;堂西为梵香楼,涵光室。含经堂这一景区,是乾隆帝读书,赋诗,赏画,休闲娱老的场所。
含经堂东之霞翥楼内,有乾隆御题 “味腴书屋” 匾额;堂西之蕴真斋内,题有御笔 “礼园书圃” 匾额。味腴书屋是乾隆皇帝在长春园中一座重要的藏书楼。其中藏有一部《四库全书荟要》。为什么要编纂《四库全书荟要》,为什么要将此书贮于含经堂之味腴书屋?这是因为乾隆三十八年始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在《四库全书》设馆的这一年,乾隆皇帝已经年逾花甲,而《全书》的完成尚需时日,深恐看不到这部《全书》。于是,他命该馆先选四库中最精粹者,抄写成《四库全书荟要》两部,每部1.2万册,464种。《荟要》的完成,《四库全书》的早于 “内廷四库”。完成之后,一部藏于紫禁城皇宫御花园内 “ 藻堂”,另一部则收藏于含经堂味腴书屋,专供乾隆皇帝御览之用。
乾隆帝每年于新春正月由紫禁城大内移居圆明园,忙过上元各种宴赏之后,总是先要来到长春园之含经堂,在这里阅览群书,观景游赏。至清咸丰十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劫焚,收藏在园内的《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荟要》以及《古今图书集成》等大量图书,文物被劫掠,圆明园文源阁的《四库全书》部分图册等,至今仍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
含经堂原为圆明园最大的园林风景群,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有7间重檐琉璃大殿含经堂,及大型寝宫淳化轩,佛楼,书阁,帖廓,戏台,买卖街及亭斋楼榭等。1860年英法联军入园后,将此处焚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