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里皇家的上元节“抚今追昔话圆明”之七

圆明园里皇家的上元节“抚今追昔话圆明”之七


常润华


  自雍正初年至咸丰年间,清朝的五代皇帝依例于每年的初春,新正郊礼结束后,即出宫离开紫禁城,来到圆明园。此时正是元宵节的前夕。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必办的3起大的宫廷筵宴。这一系列宴请、接待,似乎是惯例,实际则是为了巩固大清皇权。
  上元前一日,即正月十四,在奉三无私殿皇帝举行宗亲宴。一次筵宴中,乾隆皇帝赋诗一首:“好日玉轮几逮圆,近支曲宴例依前”,“澹华去侈心恒念,遇节行时情亦联”。乾隆皇帝一方面表示对近支诸王“戚戚牵情一抚然”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借此对诸王进行要“澹华去侈”的教育。正月十五上元日,皇帝在正大光明殿设宴,隆重款待来京朝正的各族王公和外国来使,称为“朝正外藩宴”,这一筵宴其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宴席间还要表演大型欢快的、传统的满族舞蹈———古雅的“庆隆舞”。该舞蹈系模仿八旗士马射猎破阵的英武姿态。表演过程中,有歌手配唱歌曲,歌词大意是陈述帝王创业的艰难,炫耀大清王朝的功勋。另外还表演一些杂技以及演奏边疆少数民族的音乐,以此反映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景象。皇帝在接见蒙古王公及回部首领,以及新疆、西藏等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时,一方面“面询牧盛人安否”?另一方面对各部族表示抚慰之意。对于在元宵节筵宴外国使臣,一是为了请他们观赏“王会朝政之盛”,二是为了“联情中外”,以示友好。在上元的后一日,也就是正月十六,是在正大光明殿曲宴廷臣的日子,由于参加廷臣宴者词臣较多,因此在宴赏前后,由皇帝与入宴诸臣共赋“联句”长诗,勉励廷臣,赞颂朝政。
  在圆明园,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举办各种皇家宴赏之际,还在“山高水长”景区设焰火、陈百戏,举行热闹非凡的一年一度的鱼龙角抵之戏和燃放焰火爆竹等盛大活动。山高水长楼上、下各九间,楼下专设御座,后妃们就座于楼上,并赐内廷王公大臣、朝正外藩及各国使臣都应邀观赏。当皇帝在歌乐声中入座之后,由16人组成的乐队,面向皇帝奏起满洲、蒙古乐曲。随着乐曲声,相继表演杂技节目和表演舞灯及清唱节目。接着,由3000人组成的舞灯队,手持彩灯,口唱《太平歌》,不断变换队形,依次组成“太平万岁”四个大字,蔚为壮观。节目演完开始施放烟花爆竹。霎时间,彩焰向空中腾飞,天空中人物、花鸟图案各异。山高水长楼旁的河岸上编有花篱,篱笆上也挂满花炮,皇帝也就在这万响齐鸣声中回宫去了,皇家的元宵节到此也就结束。
  圆明园中的“同乐园”是皇帝及皇室成员最大的专用戏楼,有“清音阁”3层,并有机轴等设备,可表演神仙下凡等特技。从正月十三起,皇帝邀请宗室王公及外藩、蒙古王公、台吉、额附等,到这里听戏,并赐食茶、酒、果物,以表示君臣同乐。所演剧目有:“清平见喜”、“和合呈祥”、“万年甲子”、“太平有象”等等。此外,还演一些传奇性的杂剧。
  蓬岛瑶台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圆明园盛时,在福海举行端午龙舟竞渡。中元放河灯等民俗活动,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赏,皇太后及后妃们则在蓬岛瑶台观赏。

 

创建时间:2009-07-17 16:2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