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疏篱劝农桑“抚今追昔话圆明”之八

茅舍疏篱劝农桑“抚今追昔话圆明”之八


常润华


  在北京圆明园这一御园之内,有不少属于以山村野趣为主题的园林景区,一些景区内辟有农田和菜畦,这些景区、景点大都与农耕、农事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以农业为本的历代帝王十分关注农业问题。为了了解四季的农事,康熙皇帝曾在中南海丰泽园专辟农田,亲试耕植;雍正帝为表示重农,每年要举行耕(“耕”左右昔)之礼,并于雍正六年谕令在园内种桑养蚕,并派太监管理养蚕事务,雍正在其《圆明园记》中,充分反映了他的重农思想:“园中或辟田庐,或营蔬圃,平原(左月右无)(左月右无),嘉颖穰穰……至若凭栏观稼,临陌占云,望好雨之知时,冀良苗之应候,则农夫勤瘁,穑事艰难,其景象又恍然在园囿间也”。他在《多稼轩劝农》诗中又写道:“夜来新雨过,几甸绿平铺。克尽农桑力,方无饥冻虞。蚕筐携织妇,麦饭饱田夫。坐对春光晚,催耕听鸟呼。”御园内成为雍正帝验农、劝农、知农之所。他还关心一些良种的种植,雍正八年,福建海关呈进番薯苗六桶,他下令栽种于圆明园内,并命随来会种番薯之人留下,指导园内人员栽种,对南来种番薯之人,除了用好的饭食招待之外,还赏给了银两。
  乾隆受其父、祖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曾说:“帝王之政,莫要于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还说:“朕惟养民之本,莫要于务农。”为体验农耕,他曾在园内辟治约一亩的农田,督促太监种麦及时蔬,还为此写了一首《观刈》诗,描述了当时秋收的景象。乾隆九年先后写有《御园躬耕》、《御园亲耕》两首诗;乾隆十年,又写了一首《御园耕种》诗。这些诗颂扬了康熙“丰泽演耕”、雍正“(“耕”左右昔)田亲耕”的“重农之意”,同时表达了他对大清王朝创业后,如何守业的思想:“我朝得天下,马上搴旗帜;创武守以文,耕稼尤留意”,表达了“年年端是重三农”的思想。他关心农事甚至达到“看花无兴草全葺”,“愁意多缘望雨浓”的地步;对于御园内的美景更是“无心问花柳,着意事耕(“耕”左右昔)”的“一脉戚农心”。由于清代帝王十分重视农耕,因此御园中建有不少反映以农耕为主题的景区、景点。例如“杏花村馆”,这里是矮屋疏篱,馆前有菜圃,根据节令不同,种植各种瓜类、蔬菜等,这一景区所呈现的,是一派农舍田园的风光。“北远山村”,又称“课农轩”,景色所显现的是村落鳞次,竹篱茅舍,稻田禾畴弥望,显示皇帝身居宫阙,仍不忘农事。“澹泊宁静”景区,其主体建筑就是“田”字殿。这里反映的,也是一派田园农耕风光。殿中还有乾隆题“麦雨稻风”匾额,景区之内的“多稼轩”、“观稼轩”、“稻香亭”等楼宇,皆与农作有关。乾隆二十四年作多稼轩十景诗,在乾隆的这一诗序中解释说:“溯兹轩之得名”,“思惟稼以为宝”。与农事有关的另一景区,就是“映水兰香”。
  几代清代帝王重农、劝农不遗余力,除了在圆明园辟治农田,试种作物,以验农事之外,还建有不少为求苍天风调雨顺的庙宇。值得一提的是“刘猛将军庙”。刘猛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将军,曾因率领他的军队为农民扑灭蝗灾,尽其全力,在扑蝗的战斗中,力竭而死。为此,清代皇帝也把这位受人景仰的将军,请进了圆明园,视为神灵供奉起来。

创建时间:2009-07-17 16:2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