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舟为中国古典建筑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致辞

各位同仁,各位专家:

我代表中国圆明园学会祝贺中国古典建筑传承与创新-纪念圆明园罹劫162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古典建筑是承载中华文明精神、反映民族审美理念、展现工程技术水平、表达中华文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更是这一文明的成果和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筑也是富有生命的东西,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是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人们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

古典建筑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精神。中国古典建筑作为凝固的民族艺术形式,因不同地域、民族、自然环境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且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建筑内涵融合了儒、释、道和地域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形式、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真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性格与美学思想。

古典建筑结构体系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营造智慧。中国古代匠人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探索,创造形成了代表东方建筑特征的营造体系。中国建筑以土木结构作为其核心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性特点。

古典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自然环境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天地人和”在哲学上是中国人对社会和自然融合相处的高度认知,这种自然观在建筑上,强调了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共生。这种自然观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统一的整体,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思想。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其强调人为营造应与所处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中国的传统建筑、园林、村落、城市无不鲜明地体现这种理念。

近代以来,探索传统建筑形式与当代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建筑界探索的主要方向。以梁思成、刘敦桢、杨廷宝等为代表的建筑学者,提倡在学习先进建筑技术和营造理念的同时,也从不同的侧面不断探索对传统建筑精神的传承与表达,探索构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建筑理论,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创新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精髓,体现了中国自身建筑体系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正如梁思成先生曾讲:“古代的匠师们善于在自己的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地吸收外来的影响, 丰富了自己, 但从来没有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性”。

中国圆明园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对古典建筑、园林的讨论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的探索和传承,祝中国古典建筑传承与创新-纪念圆明园罹劫162周年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创建时间:2023-03-01 12:36
浏览量:0